文博時空/文 尹博/文 東晉永和九年(?393 年)三月初三上巳節(jié),會稽山陰蘭亭(今浙江紹興),辰時(今七時至九時),伴隨著車馬的踢踏聲,一行人熱熱鬧鬧地來到溪邊開闊的空地處,面對著平緩流淌又蜿蜒曲折的溪水,42位文人有說有笑,互相問候寒暄,侍從們在他們身旁開始布置待會兒要用的餐食、地墊、筆墨等物具,儼然一幅春游的景象。
?
東漢 車馬出行圖
?
明 文徵明 《蘭亭修禊圖》
這場聚會由右將軍會稽內(nèi)史王羲之發(fā)起,雖因政務(wù)煩憂遷居于會稽,但他在政治地位上依舊舉足輕重,趁著上巳的日子,他將大家召集聚會,以感受春日美景。王羲之于上巳節(jié)“修禊事也”遵循著兩周以來的古老傳統(tǒng),上巳節(jié),為三月上旬巳日的節(jié)日,古時人們于此日相約到水邊,在女巫的指引下進行祭祀,用浸泡了香草的水沐浴,以祛除病患和不祥。漢以來,上巳節(jié)逐漸成為娛樂性的節(jié)日,魏晉時,上巳節(jié)不管是否是巳日都在三月初三舉行,游宴的娛樂功能也逐漸取代了沐浴的祭祀功能。
盡管如此,必要的儀式性祭祀,還是不可缺少的,只是集體沐浴實在不大雅觀,文人們只是簡單用溪水洗滌了手足、略微沾濕了衣袂裙裾,以示祓禊,掃除穢氣,有的文人還拿了一些雞蛋和棗子,往水里拋擲,以求好彩頭。作為聚會主人的王羲之是全場的焦點,待得其行禮完落座了,其他賓客才紛紛在溪邊找好自己的位置。眾人面對的溪水是蘭亭江西長山壩蘭亭橋下游200米段,這段溪水在今浙江紹興蘭亭景區(qū)西側(cè),在20世紀70年代末的截彎改造前,正是呈“之”字形,流水寬闊又和緩,能夠于兩岸落座,且這一帶山麓盛產(chǎn)竹子,正有“茂林修竹”之景。
?
明拓蘭亭圖?橋
?
明?呂端俊?《竹雀圖》
王羲之是與會眾人中最為年長的,時年 51 歲,坐于曲水最下游,郡功曹魏滂陪同他坐,此次參會最小的為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,年僅 10 歲,真可謂“少長咸集”。王羲之的太原王氏來人自不必說,文壇領(lǐng)袖孫綽,其兄孫統(tǒng)亦有前來,各大門閥氏族如陳郡謝氏、潁川庾氏等也派了代表,皆是一時名流。
明拓蘭亭圖?王羲之與魏滂
??
明拓蘭亭圖?謝安與孫統(tǒng)
臨水宴飲,免不得詩酒唱酬,在這特殊日子里,王羲之牽頭提議,不如讓酒杯從上游漂動,漂到誰那里或在誰那打轉(zhuǎn),誰就要即興賦詩,而做不出來的,就要罰飲三大杯。在場的文人均愛好雅事,在這天朗氣清的日子,面對美景心中自有一番溝壑,王羲之的提議也就立即被大家贊同。為了不耽誤文人們的雅興,侍從們有的從壺里取酒放入酒杯中,有的從溪水上游放置酒杯,有的從溪水下游回收酒杯,忙來忙去抓緊布置。
?
清 樊沂 《宴飲流觴圖》
?
清 樊沂 《宴飲流觴圖》
彎曲的河水,就是“曲水”,而流動的酒杯,就是“流觴”,兩相結(jié)合,成為名垂千古的“曲水流觴”。隨著酒杯漂動,第一個作詩的,是處于最上游的行參軍王豐之,他倚馬可待,一會兒工夫就作出了一首四言詩。第二個作詩的是他身旁陳郡的袁嶠之,許是有了前一人作詩留下的思考時間,他作出一首四言詩和一首五言詩。
?
明拓蘭亭圖?王豐之與袁嶠之
酒杯就這么緩緩地漂著,很多文人都是才思敏捷,筆走龍蛇間,就是詩句產(chǎn)出,像袁嶠之那樣既作了一首四言詩又作了一首五言詩的有十一人,像王豐之那樣只作一首四言詩聊表心意的,有十五人。至于剩下的一十六位文人,有的或許屬于“苦吟派”,一時不能成詩,便罰酒三杯,還有一些未作詩的,許是故意為之,為的多飲貪杯。作得好的得來眾人好評,作不出的也自愿喝酒活躍氣氛,酒杯流動的不只是酒水,也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。
待得終于到最下游的王羲之作詩后,眾人吃酒賞詩都無比陶醉了,有人提議不如把今日所作三十七首詩收集起來編輯成冊,大家又推舉王羲之為之作序。編輯成的詩集是《蘭亭集》,而王羲之酒醉后的揮毫則是千古留名的《蘭亭集序》。詩集被收集起來,酒宴也就走向了尾聲。自這場宴會后,曲水流觴也成了上巳節(jié)標志性的慶祝活動。
?
王羲之行書蘭亭序卷(傳唐褚遂良摹本)
大抵后世文人多仰慕王羲之那場聚會的雅意,自他后,引水環(huán)曲為渠以流酒杯的曲水流觴,深深刻在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中,歷代的效仿者不勝枚舉。古人乃至現(xiàn)代人效仿歸效仿,許多細節(jié)可能還未注意到,首先就是,那流動的酒杯“觴”是什么呢?
圓形的酒杯由荷葉托舉,緩緩于水上飄動,似乎曲水流觴所用器物就是蘭亭圖中的樣子。這種看法對也不對,說它對,是因為漢晉時,觴的界定并無那么嚴格了,用什么酒杯漂流稱其為流觴都是可以接受的,有時甚至不必漂流,而只是流轉(zhuǎn)喝酒,也可說流觴,譬如《紅樓夢》中賈家飯桌上喝酒高興要行個“月字流觴”的酒令,賈薔開令說:“咱們‘月’字流觴罷。我先說起‘月’字,數(shù)到那個便是那個喝酒,還要酒面、酒底;須得依著令官,不依者罰三大杯。”賈薔起令兒曰:“飛羽觴而醉月。”曲水流觴本也就是古人的酒令文化,答不上詩便要浮以大白,因此不用酒杯于水上漂,但求行酒令讓眾人輪流喝酒盡興,謂之流觴也不無不可。
?
唐代越窯青瓷注子。古代酒器一直在演變,唐前主要有觚、尊、罍、卣、壺等,晚唐出現(xiàn)了注子,于宋元盛行,注子這一古酒具也成了酒壺的俗稱。
?
唐 越窯青瓷杯 浙江省博物館藏
至于說畫面中的酒杯不對,則是一種循名責(zé)實的看法。曲水流觴發(fā)生于農(nóng)歷三月,實際上,三月的暮春很難有夏荷,在流水中,以荷置杯盛酒,也容易傾倒。魏晉時已有的“羽觴隨波”的說法告訴了我們曲水流觴的傳統(tǒng)。觴是羽觴的省稱,也是所有酒器的通稱,魏晉時,觴與杯的區(qū)別雖不嚴格,但如要遵循故事,王羲之所用酒杯應(yīng)為羽觴。羽觴流行于漢晉,橢圓形,兩旁有耳,故也稱耳杯。羽觴之“羽”的由來,可能是因其形似爵而有兩耳,古時“爵”同“雀”,觴有兩耳就像雀之雙翼,因而得名曰“羽”。漢晉后,羽觴不再風(fēng)行,后來幾已不用,明清偶有出現(xiàn)也是作為禮器,因此流水上的酒杯的樣式,就不必對此過多拘泥,因為古人的酒器是有所改變的。但要描繪蘭亭的場景,還是以羽觴為宜。
?
西周 鳳鳥紋爵 故宮博物院藏
?
西漢 彩繪漆鳥紋耳杯?故宮博物院藏
比較特殊的是,羽觴并不只是用以裝盛酒水,還可以用來裝盛食物。漢代的染爐上所用的盛裝器皿正是羽觴,染爐是現(xiàn)代小火鍋的原型,染是一種調(diào)味的豉醬,在染爐上可盛裝調(diào)味醬,燃炭加熱以供蘸食。漢代還有用羽觴進食的風(fēng)尚,《漢書·地理志》有:“都邑都仿效吏及內(nèi)郡賈人,往往以杯器食”,這里的杯應(yīng)為耳杯,即羽觴。淺平的羽觴既作酒器,又能盛裝近于葅醢的醬類食物,喝著酒,吃些咸物,兩相搭配對于酒局也是很合適的。
?
西漢 四神染爐 山西博物院藏
?
東漢 庖廚畫像石
畫像石上擺放了很多酒器,人物正在燒灶、汲水。元代以前我國的酒都是發(fā)酵酒,蒸餾酒還未出現(xiàn),發(fā)酵酒如米酒度數(shù)較低又很是渾濁,所以有“莫笑農(nóng)家臘酒渾”的詩句。古人喝前總是要熱一熱,揮發(fā)酒中的雜質(zhì),減少對人體的損害。
觴的問題解決了,曲水是怎樣的也有很多種情況。自然中的水流,往往不能盡如人意,蜿蜒卻不湍急的小溪才不會吹跑或吹倒酒杯,這才應(yīng)該是“曲水”該有的選擇,如若不然,王羲之也不必召集大家到蘭亭江西長山壩蘭亭橋下游200米段了。雖然風(fēng)景秀美又水流和緩的地方,花費時間仔細探尋總是能找到,但未免會給聚會帶來不便,也因此,曲水流觴除了發(fā)生于郊外,也往往設(shè)置于園林的固定處,以供人玩樂。曲水流觴的景點,在漢時就已在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中出現(xiàn),曲水流觴自產(chǎn)生后,用以流觴的渠與水已經(jīng)逐漸成為中國古典園林重要的景觀之一。
視人數(shù)多寡,古人聚會時可在園林中的不同位置流觴。如人數(shù)較少,流杯渠就可解決曲水流觴的設(shè)施問題。北宋官方頒布的建筑設(shè)計施工的規(guī)范書《營造法式》記載了流杯渠的樣式及制造要求,對于流杯渠的長度、寬度等都給出了詳細規(guī)定。其大小設(shè)置于亭中恰到好處,今天河南登封宋崇福宮還有泛觴亭遺存。
國字流杯渠
風(fēng)字流杯渠
但要人數(shù)較多,亭中的空間就不夠開闊了,這時,整座園林中造設(shè)的山水、池水就均可作為流觴、飲觴處,臺榭、殿、堂、亭等建筑,也就都成為了曲水流觴禊賞活動的布景。鮑照《三日詩》有:“時艷憐花藥,服凈悅登臺。提觴野中飲,愛心煙未開。……解衿欣景預(yù),臨流競覆杯。”寫的就是登臺觴飲。高臺是園林中比較典型的臨水建筑,在中國古代的園林思想中,臺可象征海上神山,而臺下的水面可象征大海,在此流觴宴飲舉手投足間就有著飄然似神仙的快意。殿、堂的設(shè)置是由早期修禊祭祀時在水邊布置的帳幕發(fā)展而來的,供以沐浴、休憩、飲食等。至于亭的設(shè)置,亭可遮風(fēng)擋雨又簡練空靈,有“虛者,心齋也”的文化意蘊,既象征著美好的心性,又因其空而能與自然交融,作為雅致的曲水流觴布景也非常合適。
?
清 樊沂 《宴飲流觴圖》(局部)
?
清 樊沂 《宴飲流觴圖》(局部)
曲水流觴的活動在隋唐達到高峰,對曲水流觴文化做出豐富的,應(yīng)為隋煬帝時期,他讓水飾和流觴緊密結(jié)合在了一起。隋煬帝每年三月上旬巳日都會于曲水池濱聚會,這曲水池濱的景觀建設(shè),有賴于隋文帝的助力。隋文帝猜忌多疑又迷信風(fēng)水,他以象征乾卦的六爻排列六道高坡運用于城市建設(shè),但大興城東南高而西北低,皇宮又在北側(cè)中部,風(fēng)水傾向東南,皇宮無法壓過,也因此隋文帝采用厭勝的方法對地勢的不利進行破除,將東南的曲江繼續(xù)挖深城深池并隔絕于城墻外建成皇家園林以保帝王之氣。曲江園林秦漢時就有宜春苑的基礎(chǔ),所以新建園林也很是容易,隋文帝覺得“曲”字不吉利,在園林建成后改其名為芙蓉園,這也是著名的芙蓉園名稱的由來。園中池濱到了隋煬帝時,得到了有效改造,把曲水流觴和曲水池濱緊密結(jié)合,形成“曲江流飲”。
隋大興城六爻與曲江 圖源:隋大興城的興建及其對原隰地形的利用
隋煬帝時更有能人黃袞善于建造工巧,在他對芙蓉園曲江池的改造下,曲江流飲有了相當復(fù)雜的新花樣。
其一是宴飲時可觀看精彩的“水飾”。所謂水飾為中國早已失傳的水上木偶戲,以木頭雕刻成各種雕像,并以歷代河水神異故事為題材(如神龜負八卦出河予伏羲、神龍獻圖出黃河予黃帝、孔子春日浴于沂、屈原自沉汨羅江、穆天子瑤池觴西王母等等),在水上進行的雜技表演,黃袞的造物堪稱“古代的機器人”,相傳水飾人物二尺(約66.67厘米)以上,衣著考究,運動自如,表演逼真。
?
金 張珪 《神龜圖》(局部)
近現(xiàn)代 傅抱石 《屈原圖》(局部)
其二是水飾伴有伎船 12 艘,船上有木雕的歌舞樂隊可彈琴、鼓瑟、擊磬、撞鐘,又可跳劍、舞輪、升竿、擲繩,和活人沒什么兩樣。
其三是有機器木人乘船為賓客送酒,酒船到賓客旁便自行停住,木人交予賓客酒,賓客一飲而盡交換木人,木人重新斟滿酒,酒船繞三圈而水飾、伎船繞一圈,三者同時停止,極為神異。這些都是復(fù)雜的水力機器促成的。
再比隋煬帝于曲水流觴一道上更有花樣的,怕是沒有了,芙蓉園在唐代經(jīng)由擴建后,成為了長安城的公共園林,雖還是有熱熱鬧鬧的曲水流觴,但到底沒怎么翻出什么太新的花樣。始于西周,興于漢晉,盛于隋唐的曲水流觴其風(fēng)雅韻致至今令人傾慕,我們?nèi)越o予曲水流觴無盡的追思,只可惜自宋以后,曲水流觴逐漸沒落,不復(fù)盛況了,隋煬帝曾命人以文字圖畫制成的神異的《水飾圖經(jīng)》,也散佚掉了。
參考文獻:
[1]?李誡(宋)撰.?營造法式[M].?北京:商務(wù)印書館, 1954.
[2]?沙孟海.曲水流觴雜考[J].文物,1991,(06):81-83.
[3]?李令福.隋大興城的興建及其對原隰地形的利用[J].陜西師范大學(xué)學(xué)報(哲學(xué)社會科學(xué)版),2004,(01):43-48.
[4]?(唐)房玄齡著;何懷遠,賈歆,孫夢魁主編.?晉書[M].?呼和浩特:遠方出版社, 2006.
[5]?李璟.千年曲水話流觴[D].四川農(nóng)業(yè)大學(xué),2006.
[6]?李璟,蔡仕珍,張晉萍,等.千年曲水話流觴——探“曲水流觴”在園林景觀中之意義[J].四川建筑,2011,31(03):18-20.
[7]?石釗釗.曲水流觴話蘭亭——魏晉思想新潮下的歷代雅集[C]//大匠之門?20.中國社會科學(xué)院考古研究所;,2018:16.
圖片 | 尹博
排版 | 黃思琦
設(shè)計 | 尹莉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