爛尾的奢華皇城:訪明中都遺址|訪古

      2025-05-08 08:05

      作者 文博時空

      作者 翟德芳 在我計劃長三角訪古之行的時候,曾經向同班同學、復旦大學教授高蒙河兄請教有哪些地點值得去訪問,他向我推薦的清單中包括了明中都遺址。我知道明中都。這是朱元璋最早定都的地方,第一版《中國大百科全書?考古學》中就收錄了這個條目。不過我也只是對其了解一點皮毛。2025年元旦,我與吉大考古系同門小聚,見到故宮考古所的徐海峰兄,他告訴我正在主持故宮考古所的明中都發掘工作,并邀請我在合適的時候去那里考察,我當然愉快答應。

      春節后,我匆忙地開始了長三角的訪古之行。在看完雙墩遺址后,發現明中都遺址就在蚌埠附近,東距蚌埠也就20公里左右,盡管那里屬于滁州市鳳陽縣。既然已經到了明中都的門口了,當然要前去訪問一番。但事有不巧,我趕到明中都遺址公園,那里倒是對游客開放,但進入明中都中心,也即明皇城城墻內就不成了,因為春節剛過,里面還沒有復工,大門緊鎖。我從城門遠遠看了城內幾眼,就怏怏而返,不過在接下來的蚌埠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,我倒是看到了不少明中都的文物和材料,也因此有機會草成此文。

      明中都的規劃和建設

      這個明中都,說穿了,其實就是朱元璋的個人工程。元至正十六年( 1356 ),朱元璋攻占集慶,改集慶路為應天府。二十六年八月,拓應天府城,命劉基等在舊城東鐘山之陽建新宮。洪武元年( 1368 ),朱元璋即皇帝位,自南臺舊內遷入新宮。同年三月,明軍占領汴梁(今河南開封),改汴梁為開封府。八月,詔以應天府為南京,開封府為北京。洪武二年(1369年),朱元璋又選擇在自己的家鄉臨濠(今鳳陽)營建中都。

      IMG_20250208_132703.jpg

      決定明中都興廢的朱元璋

      朱元璋的這一決定,背后有著深刻的政治考量。首先,從政治地理角度來看,南京偏居東南、不利于控制北方,而鳳陽地處中原與江南之間,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。其次,從政治象征意義上,中都的建設可以彰顯朱元璋“衣錦還鄉”的帝王氣派,強化其統治的合法性。再次,中都的建設也是朱元璋平衡南北政治勢力的重要舉措,有利于鞏固新生政權。正因為如此,明中都的規劃體現了中國古代都城建設的最高水平,具有規模宏大、布局嚴謹、防御體系完善、功能分區明確、建筑規格極高等顯著特點。

      IMG_20250208_132055.jpg

      明中都復原模型

      明中都的建設工程浩大。其建設歷時六年( 1369~1375 ),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。據記載,參與建設的工匠、民夫達百萬之眾,耗費銀兩數以百萬計。然而,這一浩大工程卻面臨著諸多困難:一是地理條件限制。鳳陽地處淮河流域,地勢低洼,易受水患影響,不利于大規模城市建設。二是經濟壓力。連年征戰后,明朝財政困難,難以支撐如此龐大的工程。三是人力短缺。大量勞動力被征調,影響了農業生產,引發社會矛盾。四是技術難題。高標準的要求對建筑技術提出了巨大挑戰,許多工藝難以達到預期效果。

      IMG_20250207_105338.jpg

      明中都發現的地名磚分布圖

      在如此多重因素下,朱元璋于洪武八年突然下令停止中都建設。停建中都,除了上述困難外,背后其實還有著更復雜的原因,比如遷都計劃引發了朝野爭議,不利于政權穩定;北方邊境形勢緊張,需要集中資源加強防御等等。停建中都還有朱元璋個人的原因。據《明史·薛祥傳》記載:“時造鳳陽宮殿,帝坐殿中,若有持兵斗殿脊者。太師李善長奏諸工匠用壓鎮法,帝將盡殺之。祥為分別交替不在工者,并鐵石匠皆不預,活者千數。” “壓鎮”就是“厭勝”,是說中都工匠因為明中都營建勞役過重、督工太急,用此法來詛咒王朝不安寧,朱元璋知道后龍顏大怒,斬殺了許多工匠,大概朱元璋也懼怕這種詛咒,感覺即便把都城遷過來,也不會安心和踏實,所以罷建中都。雖然在后來的考古工作中,并沒有發現明確的“厭鎮”證據,但既然已經書于正史,此說應該是有一定根據的。

      明中都的規制

      中都的營建工程由李善長主持,洪武三年動土啟造,開始營建宮城。至洪武六年,宮城及禁垣的城墻和宮殿基本建成,外城也啟動建設。建設中的中都城周長約30公里,面積達50平方公里,遠超當時的南京城。其規劃采用傳統的“前朝后市,左祖右社”的布局,中軸線長達7公里,體現了嚴格的禮制秩序。皇城、宮城、衙署、市集、居民區等分區清晰,體現了都城功能的完整性。皇宮、衙署等主要建筑均采用最高等級的建筑規格,體現了皇權的至高無上。

      IMG_20250208_132141.jpg

      明中都皇城踏勘圖

      明中都有宮城、禁垣和外城三重城垣。第一道城為外城,周長30365米,呈東西扁長的長方形,共開城門9座,水關18座。南城墻正中為洪武門,左為南左甲第門,右為前右甲第門;東城墻自北向南為長春門、獨山門、朝陽門;西城墻開一門,名涂山門;北城墻自東向西為北左甲第門、后右甲第門。第二道城為禁垣,周長7670米,開四門:南為承天門,東為東安門,西為西安門,北為北安門。承天門北距午門435米,南距洪武門1185米,門內向北約200米為外金水橋。第三道城為宮城,為明中都最里面的一道城,周長3680米,面積約為84萬平方米,比北京故宮還大12萬平方米。周圍開四門,南為午門,東為東華門,西為西華門,北為玄武門。

      IMG_20250208_123613.jpg

      明中都宮殿區石雕螭首

      中都城由一條中軸線縱貫南北,云霽街為副軸線貫通東西。中軸線長約6500米,由外城正南門洪武門前的鳳陽橋起,穿洪武門進入中都城,經洪武街、大明門、承天門入禁垣,再經外金水橋、午門入宮城,進奉天門至奉天殿,奉天殿是中軸線的中心。再往北,經玄武門出宮城,經禁苑,越鳳凰山頂至北安門,出禁垣,下鳳凰山,徑北直指外城正北門玄武門(后革除),主控南北。副軸線云霽街東起鼓樓,西至鐘樓,長約3000米,東為中都城隍廟、中都國子學、鼓樓;西為開國功臣廟、歷代帝王廟、鐘樓,東西對稱。鼓樓、鐘樓建于云霽街東西兩側,正對南左甲第和前右甲第二門,北通后右甲第及北左甲第二門,高大雄偉。

      IMG_20250208_132556.jpg

      明中都遺址的雕龍石柱

      洪武三年(1370)在午門前建中央官署,設中書省、大都督府和御史臺。洪武四年建圜丘、方丘,日、月、社稷、山川諸壇和太廟。圜丘、方丘南北對稱;日、月二壇東西對稱。

      中都城內的街坊,洪武五年確定基址時已有“街二”、“坊十六”。隨著工程的不斷進展,街坊修建越來越多,成化年間成書的《中都志》記載,共有街道24條,皆縱橫排列對稱。里坊,據《中都志》所記,有104坊。

      IMG_20250208_132229.jpg

      明中都遺址出土的綠釉龍紋脊吻

      城內其他的重要建筑還有寺院和高墻。寺廟主要為龍興寺,又稱大龍興寺,坐落在中都皇城之東、日精峰(盛家山)南麓。龍興寺的前身是朱元璋早年出家為僧的於皇寺。寺成之后,朱元璋賜名龍興寺,以紀念龍興之地,藉以表達衣錦還鄉的意圖。高墻位于禁垣東側,用于禁錮明朝宗室罪犯。高墻門禁甚嚴,并專設“高墻軍”警衛看管。

      IMG_20250208_132425.jpg

      明中都遺址雕龍石欄板

      IMG_20250208_132448.jpgIMG_20250208_132410.jpg

      明中都遺址雕龍鳳須彌座

      作為明初規劃和營建的第一座都城,明中都的“規制之盛,實冠天下”,其建設繁華侈麗,有人認為明中都在奢華方面為中國古代都城的巔峰,超過后期的南京、北京城。考古發現也可以證明這一點。明中都午門、午門洞兩側的白石須彌座,連續不斷地鑲嵌著總長達四五百米的白玉石龍鳳、云頭、方勝浮雕。浮雕高32厘米,長度不等,深度達到了3~5厘米。與之相比,南京明故宮午門須彌座上只嵌有少量花飾,深度只有約1厘米,其余全是光面石塊;北京午門石雕只有南北兩端左右兩側才各有一個花飾,形象、尺寸幾乎一樣。

      IMG_20250208_132242.jpg

      明中都城出土的琉璃筒瓦

      未完成都城的后世命運

      明中都罷建后的600多年里,經歷了漫長的毀損和破壞過程。此中除了木構建筑的自然損毀外,還發生過多次大規模的人為破壞。明中都城的破壞其實始于明代。洪武十六年就拆大內宮材,修建龍興寺;天順三年再拆皇城內中書省等建筑500余間,重建被火災燒毀的龍興寺。崇禎八年(1635)農民軍攻占鳳陽,焚燒皇陵、龍興寺、官府、邸舍,徹底毀掉了這座城市的運程。

      s625d09d305297.jpg

      明中都遺址全貌

      明清易代后,清政府于康熙六年(1668)移鳳陽縣治入皇城內,從此皇城變為縣城,不再是一片禁區。乾隆二十年(1755),為修建鳳陽府城的城墻,拆皇城禁垣、鐘樓臺基等取磚。至此,明中都三道城垣只剩宮城僅存。咸豐三年(1853),太平軍破鳳陽,焚龍興寺、鼓樓等,鼓樓僅余下臺基。到1949年,明中都僅余宮城城門、城墻、鼓樓基座等,其他皆已成廢墟。

      但是破壞并沒有停歇,尤其是“文革”十年中,對宮城、皇陵石刻的破壞達到了瘋狂的程度,中都整體上淪為廢墟,僅存宮城午門、西華門兩個城門的臺基和長約1100米的城墻。1982年,中都城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2012年底,明中都皇城城墻與國內其他7座古城墻“捆綁”一起被列入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》。2017年12月,明中都成為安徽省第一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。隨著考古勘探發掘的深入,2022年3月,明中都入選2021年十大考古發現。

      IMG_20250207_110218.jpg

      明中都北側的部分城墻和護城河

      明中都的建設、規劃與廢棄,是中國古代都城建設史上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案例。站在明中都的遺址上,我們會發現,這座由皇帝一人說建就建、說廢就廢,最終未完成的都城,不僅是一個歷史遺跡,更是一面鏡子,映照出中國歷史發展的特點,反映出中國古代都城建設中的政治、經濟、技術等多重因素的交織與博弈。

      圖片 | 翟德芳

      排版 | 黃思琦

      設計 | 尹莉莎

      免責聲明: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,供參考、交流,不構成任何建議。
    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| 亚洲国产精品狼友中文久久久| 国产亚洲?V无码?V男人的天堂 |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| 亚洲欧美熟妇综合久久久久| 亚洲妇熟XXXX妇色黄 | 亚洲午夜在线一区| 亚洲校园春色小说|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| 亚洲狠狠成人综合网| 日本亚洲免费无线码| 日本亚洲免费无线码|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|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| 亚洲αⅴ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|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】|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| 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| 国产精品日本亚洲777|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| 美腿丝袜亚洲综合| 亚洲精品~无码抽插|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| 日木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| 亚洲色图综合网站|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爱AV| 亚洲AV无码无限在线观看不卡| 亚洲男同gay片| 亚洲av麻豆aⅴ无码电影 |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毛片a在线|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|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|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|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| 国产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|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果冻传媒| 1区1区3区4区产品亚洲| 亚洲视频无码高清在线| 在线91精品亚洲网站精品成人|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|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