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8日晚,藍帆醫療發布環境、社會和公司治理(ESG)報告,全面展現公司在國際化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下,從綠色生產到社會責任,不斷提升企業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。
藍帆醫療董事長劉文靜在報告中表示,公司將繼續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,以科技創新為驅動,不斷提升企業的社會價值,繼續以“做醫療健康中國創造,為人類生命保駕護航”的企業使命為引領,為推動醫療健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。
打造國際化醫療器械平臺,邁入產品創新收獲期
公司聚焦心血管介入、健康防護、應急救護等核心業務領域,依托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創新能力,不斷推出符合國際市場需求的醫療產品,為全球患者帶來福祉。目前,公司已發展成為以中國為核心、輻射全球的跨國醫療器械平臺型企業。
公司全球化布局成效顯著,在超過20個國家和地區設立61家子公司,并在中國、德國及新加坡等地建立研發中心和制造基地,匯聚600多名研發技術人員,構建起全球24小時技術研發體系,產品覆蓋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,已獲得全球專利550余項。報告期內,公司研發投入4.26億元,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6.82%,彰顯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。
報告中顯示,公司動態跟蹤全球前沿技術趨勢,積極引入外部先進技術資源,并持續強化科技人才培養體系,完善研發激勵機制。在此策略指引下,公司研發投入效益顯著提升,成功邁入產品創新收獲期。
2024年,公司新產品開發項目數近60個,包括創新醫療器械柏騰?成為國內首款獲批用于支架內再狹窄(ISR)的雷帕霉素類藥物涂層球囊,推出擁有國內最齊全的導管規格型號的SoniCracker?冠脈血管內沖擊波治療系統,可防甲流、乙流等的藍狙士納米抗體液體口罩等,依托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創新能力,不斷推出符合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各類醫療產品。
產業鏈協同賦能產品競爭力,綠色技改驅動效益提升
公司積極推進產業鏈協同,加速創新成果的轉化與應用。2024年10月,公司與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,并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,共同探索聚氨酯材料在醫療手套等領域的應用,開拓新產品、新市場。公司與華東理工大學合作開展PVC手套配方研發和工藝改進項目,在降低低克重手套針孔率、提升丁腈手套拉力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,成功開發出PVC食品級手套,并在普通手套原料成本控制上取得突破,部分實現原料成本降低,進一步提升公司產品競爭力。
在環境維度,公司通過一系列舉措,在降低能耗與排放的同時,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。報告期內,公司環保投入共計18,833.52萬元,環保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3.01%。期間,公司持續優化生產流程,開展多項技改降本工作。子公司山東新材料與淄博新材料將PVC手套生產線使用的陶瓷手模替換為金屬手模,有效提升生產效率,能耗大幅降低30%;在丁腈手模材質的更新上,公司使用金屬手模進行了小范圍試驗,試驗結果表明,使用金屬手模能有效節能20%,預計每生產一箱產品,可減少煤炭消耗2.3千克。子公司淄博新材料、淄博健康科技、藍帆防護與山東健康科技的丁腈手套年產能合計達到200.7億支,若陶瓷手模全部更換成金屬手模可節省煤炭46,161噸。通過多維度的綠色實踐,公司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