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ESG真心話】邱慈觀:解碼中國ESG投資的本土化突圍之路
在邱慈觀看來,ESG本土化沒有捷徑,需容忍“慢”,也就是數據積累、認知迭代、政策磨合得慢下來;也要抓住“快”,比如雙碳目標倒逼金融創新,鄉村振興催生社會價值投資的快速信號。
ESG方面的非財務因素正在發揮作用,甚至可以說,是決定性的作用。但在國內,ESG體系的構建,起步較晚。甚至有的企業這方面的意識也才剛剛覺醒。自上而下的推動,也催生著ESG市場的火熱。
我們會持續關注ESG的發展,邀請相關人士探討關于ESG的真問題。
在邱慈觀看來,ESG本土化沒有捷徑,需容忍“慢”,也就是數據積累、認知迭代、政策磨合得慢下來;也要抓住“快”,比如雙碳目標倒逼金融創新,鄉村振興催生社會價值投資的快速信號。
ESG投資正在重構資本配置邏輯,其在大型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高質量轉型中可能發揮不同的作用。對大企業而言,ESG投資可能是打造全球競爭力的戰略工具,對中小微企業則是突破資源約束的轉型杠桿。
公開資料顯示,妙盈科技創辦于2017年,為中國上市公司協會ESG專委會成員、“香港ESG評級和數據產品供應商自愿操守準則”工作小組成員,推動香港地區及全國ESG評級和數據領域的規范化發展。
中國企業也將更加重視ESG評級,把它視為一張展示企業責任與競爭力的“新名片”。在這個過程中,如何通過評級體系準確反映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,并與資本市場需求有效對接,將是國內ESG評級未來的重要方向和巨大機遇。
楊健認為,至今ESG投資仍未真正形成閉環。盡管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關注企業的ESG表現,但將這些因素有效整合到投資決策中的工具和方法仍然匱乏。
郭沛源預計,2025年監管部門將會逐步釋放出更多操作層面的指導信息。此外,財政部的準則與交易所的指引之間如何有效銜接,亦值得關注。
周立建議,下一步,國內相關評級體系應在借鑒國際經驗基礎上,立足我國國情、政策、行業特點等多方面因素,來精準應對各類ESG評級的痛點和真問題。
當前,國內ESG披露標準、指南正陸續出臺,政策與監管體系亦逐步完善。不過,由于缺乏具體實施細則,企業在信息披露上數據統計口徑不一致,數據準確性也不夠。
劉軼芳在新職業申報材料中,向人社部新職業評審專家提供了ESG行業人才規模預測。她預測,按照大、中、小型企業分層需求估算,未來國內至少需要200萬到300萬ESG專業人才。
ESG投資最終要落腳到企業本身的基本面上,是因為ESG因素與企業的長期表現、經營效率、成本控制和風險管理等基本面因素密切相關,且高質量的投研和基本面分析是實現有效ESG投資的關鍵。
目前,對于企業而言,ESG策略的實施往往受約于企業的發展階段,也與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、監管水平息息相關。
陳紅照認為,中國ESG強制性披露時代已經到來。這一點,從證監會推動上市公司提升ESG信息披露質量,滬深北交易所發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中都能得到印證。為了適應“強制性披露時代”,央企需要從多方面作出調整。
王偉說:“從企業自身來看,ESG本質上是關于公司非財務風險的把控,各項實踐終究會落足于風險管理。”
在楊晨輝看來,ESG領先企業在風險管理、運營效率和品牌聲譽方面的表現更為卓越,長期內表現出更高的財務回報,通常在市場波動中更具韌性,能夠更好地應對經濟的不確定性,從而在收益上實現超額回報。
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www.rixinfd.com
地址:北京市朝陽區小關北里217號越界錦薈園B座西側501 | 郵編:100081 | 電話:4001560066 | 傳真:86-10-88510872
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 (京)字第12950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B2-20214402 京網文(2020)3373-581號
備案號:京ICP備1801989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 @2001-2022經濟觀察網版權所有
經濟觀察網手機版